查看原文
其他

河务局长说“我不是河务局的”,把舆论监督当睁眼瞎呢?|新京报快评

2017-07-10 与归 新京报评论


连局长都拿自己当“局外人”,究竟谁能来为民众办事儿、办实事儿?

《我不是潘金莲》中的县长史为民


文/与归


有时候,恨不得把自己的职务写在脸上;有时候,又恨不得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全都抹掉……这大概就是职场包括官场的某些现形记。前者对应的是地位、荣耀;后者则通常是在要履责担责时。

最近,有个采访视频在网上火了。据媒体报道,有记者前往陕西旬阳县水利局调查“河道非法采砂”一事,该局下属的河务局局长杨必领面对媒体,坚称自己“不是河务局的”,并一再否认其身份。事后,旬阳县水利局回应称,杨必领身体不适,目前正接受县纪检监察部门调查。

有趣的是,视频中,记者指着墙上的职工栏对杨必领说,“这上面有你吗?”杨必领面对自己“高居榜首”的名字,竟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“没有”、“我不是河务局的”。尔后,视频则给出了官方公示的照片和视频中被采访黑衣男子的对比图,很显然,就是一人。

看到这里,我的尴尬症犯了,只想对杨必领局长说:是你的职责,就必须认领,这样才不会愧对你的名字,愧对你“河务局局长”的公职身份。


旬阳县水利局官方网站的一份文件中,要求开展“亮身份、晒业绩、做表率”活动,杨必领在列。


这一幕,也让我想起了《我不是潘金莲》中的史县长,被李雪莲拦了座驾,却谎称自己不是县长,得以脱身。可是,这样的小聪明注定只是一时之计,是自己的分内事儿,就必须及时解决,逃得了一时,逃不了一世;不然,最后被调查,就不能怪官运不济了。

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,本质上还是一种逃避责任、拒绝媒体的官本位思维。妄图“一语遮百丑”,到头来只会“欲语难休”:想要为自己解释但为时已晚,舆论的指责和公众的不信任已经难以停止。

一句“我不是河务局的”,这不仅仅是一个官员的诚信问题。“我不是河务局的”从河务局局长嘴里说出来,而且是在公开场合面对采访时说出来,这代表的是一个部门的态度,损害的是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。

从民众的立场来讲,一个职能部门,连局长都拿自己当“局外人”,究竟谁能来为民众办事儿、办实事儿? 民众要求一位官员敢于面对媒体和舆论,敢于面对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中的问题,总不过分。

何况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了,居然还玩这么低级的“瞒天过海”,这不是蠢,就是聪明过头了。事实上,一手握着采访视频的媒体,另一只手很快就找出了这位局长的官方照片,都没什么技术难度。

多点真诚,少点没用的套路。目前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,希望对这位不诚信的局长有个“诚信”的处理结果。

编辑:与归  校对:陆爱英

推荐阅读:


报道抗洪救灾,凭啥就不能让官兵“不再啃冷馒头”?

涉赌APP泛滥,媒体平台不能助纣为虐

“无人超市”开张 全新零售时代来了?

重创自民党,她会成为日本未来女首相吗


特别提示: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“微言大义”,请在后台回复您的“真实姓名+银行卡号”



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

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和使用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